欢迎来到绍兴精神心理医院: 医院库 医学视频 科普文章 医生大全
绍兴精神心理医院

克服焦虑 远离“焦虑症”

2023-11-15 13:32:24 来源: 绍兴精神心理医院 咨询医生

许多妈妈总是不能理解,孩子为什么没事的时候,总是啃咬自己的手指或者指甲,不啃得流血肉疼“誓不罢嘴”;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天一黑,孩子就攥着妈妈的衣角不肯离开半步;半夜,孩子总是很容易惊醒,告诉妈妈“他是如何如何地害怕鬼怪或者野兽”;当孩子看到一条没有栓住的狗在他面前奔跑时,会“脸色苍白、出汗、发冷,身体轻微地发抖”……

其实此时孩子正在体验着某种情绪,孩子在生长过程中,都有过恐惧、担忧、焦虑或者羞辱的情绪体验,这些都是正常的,但是当这些情绪发展为过度的、削弱身体机能状态的不良情绪时,则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,并产生情绪障碍。

Step1:焦虑辨别要细心

焦虑是每个人,特别是儿童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绪,是一种正常的反应,然而当孩子的焦虑程度过高或者泛化,就容易进入异常状态,将严重影响孩子身体、情感、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,严重的焦虑状态其影响还会延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。

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的焦虑问题因其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内隐性,极易为父母和老师所忽视,从而加剧以致恶化。因此父母应当细心辨别孩子的情绪状态,做一个敏锐的父母。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在情绪、行为方面有与其他孩子明显不一样的地方,或与他自己以前的情绪、行为有较大的出入时,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生理、认知、行为这三个方面来仔细观察一下他是否有焦虑障碍:

1、孩子食欲不振,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如呼吸急促、胸闷、心慌、心跳加快、头晕、出汗、脸红、口干、四肢发冷、便秘、尿急、尿频等。

2、孩子总是担心自己会在别人面前做傻事,觉得自己不行。

3、孩子总是有关于鬼怪和野兽的想象,经常表现出非常害怕和担心。

4、孩子总是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或者自己所爱的人受到伤害。

5、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,经常健忘。

6、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受到了“污染”,觉得要发疯了。

7、孩子总为一些事情担心或苦恼,而且没有办法使自己停止担心或苦恼,并且经常由于担心而紧张、不安、发脾气。

8、孩子总是哭泣或者尖叫,回避父母的目光。

9、孩子总是拼命地咬指甲或者吸吮手指,不咬出血不罢手。

10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很沮丧,害怕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话、表演。

11、孩子必须把东西准确地放在合适的位置,否则就焦虑不安。

Step2:对症下药要耐心

会让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,爸爸妈妈要仔细排查孩子焦虑的原因,采取相应的措施,耐心缓解他的焦虑。

原因一:不良的家庭环境、氛围

嘈杂、拥挤不堪的环境,家庭不和、邻里关系紧张,孩子天天生活在“战火”之下,长期战战兢兢,极易感觉烦躁、恐惧和紧张。其实成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,同样会觉得疲倦和厌烦,何况是心理还未成熟的孩子。许多研究同时发现,矛盾激烈的家庭氛围或家庭成员间亲密度低、凝聚力差,同样会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状态,导致焦虑。

对策:

1、也许爸爸妈妈面对的是不良的环境和氛围,总是觉得自己很疲惫。但要记得在处理这些“火爆”的家庭问题或邻里关系之前,先给自己一个停顿,解决一切问题的比较好良药是有理有节。

2、在责备对方或孩子之前,先责备一下自己,学会给家人(包括孩子)道歉。

3、如果爸爸妈妈觉得忍无可忍,迫切地需要吵架的时候,请记得先把孩子送回他的房间,或者请记得关上房间的门,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。

4、切记“家和万事兴”,只要一家人团结、亲密,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。

原因二:父母本身的心理状况与不恰当的教育方法

爸爸妈妈本身的情绪状态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,许多研究表明妈妈的焦虑程度、恐惧状况、强迫症状都对孩子的焦虑状况有较大的影响。同时,爸爸妈妈过分严厉或者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也会造成孩子过于敏感,有焦虑症状。最后,爸爸妈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,如果经常采取吵架、打骂等破坏性方式,同样易造成孩子的焦虑症状。

对策:

1、爸爸妈妈的健康是孩子健康的重要前提,如果爸爸妈妈自己很焦虑或者具有其他情绪障碍,需及时找医生咨询。

2、给孩子提合适的要求,给他慢慢长大的时间,对孩子不要太严厉或者一味纵容溺爱。

3、不要过高估计某些危险,爸爸妈妈给孩子过多的劝告、威胁、禁令,常常会使孩子更加害怕和焦虑。

4、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,慎用批评和体罚。尤其是女孩子,她们比**子更加担心会受到躯体上的伤害。

5、教导孩子是一个长期自然的过程,不需要一直过于小心翼翼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焦虑会慢慢降低。

原因三:孩子属于难养型气质类型

许多研究者认为,节律性低、适应度弱且反应性强的具有负向情绪本质的难养型儿童,易出现内隐性问题,当这些怯懦、胆小,本身具有比较多的负向情绪的儿童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,或与其环境不相协调时,就易导致焦虑,进而发生行为问题。

对策:

1、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,让他感觉很“安全”,知道家里人都很爱他。

2、给孩子制定一些适当可行的“小步子”目标,经常让孩子做一些他觉得安全、把握较大的事情,帮助孩子树立信心。

3、耐心听孩子说自己的“心事”,经常带孩子出去“吼一吼”、“打一打”、“动一动”来发泄他的情绪,帮助他们学会倾诉和调节情绪。

4、鼓励孩子多交一些活泼、思想积极的好朋友,经常带孩子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。

原因四:重大挫折事件

TAG: